一輪又一輪,
沒有出口,
無需炙熱的烤架,地獄既是他人。
他人就是我,他人就是另一個我,
他人就是那個不是我的我,
他人就是我所不是的人。
人像一粒種子偶然的飄落到這個世界上,
沒有任何本質可言,
只有存在著,
要想確立自己的本質
必須通過自己的行動來證明。
人,生沒有意義,死亦沒有意思,人本身的意義是自己賦予自己的。即:存在先于本質。
——保羅?薩特
Jean-Paul Sartre
讓-保羅·薩特
1905年6月21日-1980年4月15日
1964年,瑞典學院曾決定授予保羅·薩特諾貝爾文學獎,授獎詞是:“因為他那思想豐富、充滿自由氣息和探求真理精神的作品對我們時代發(fā)生了深遠影響?!?/p>
讓-保羅·薩特,法國20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,法國無神論存在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,是一位優(yōu)秀的文學家、戲劇家、評論家和社會活動家。
1944年,保羅·薩特的新戲《間隔》(Huis-clos NO EXIT)(又譯《密室》/《禁閉》)公演。這部戲只有三個演員,同時自始至終在舞臺上。戲劇中的臺詞“他人,就是地獄!”成為薩特最為人熟知的一句話之一。
力邁中美國際學校高中校區(qū)每年一度的戲劇演出定于2020年12月10日,【戲劇社】的同學們,即將呈現(xiàn)戲劇表演No Exit《禁閉》;同時為戲劇愛好者們開啟力邁中美國際學校直播間:一直播ID:334548911;
本期預告,我們采訪了力邁國際高中戲劇&文學老師,Thomas Hood 托馬斯 伍德,他與我們分享了他對這部劇的劇情,以及作者當時寫這部劇的歷史背景分析;
大家在閱讀訪談文字以及在觀看戲劇直播中,能夠認識,了解歷史上的這位杰出的文學家,希望在靈魂上觸碰感受到薩特的哲學思想,并與這位把寫作當作生命的目標的哲學家共情。
◆ ◆ ◆ ◆
訪談人物介紹
ABOUT THE INTERVIEWEE
CHARACTER
Thomas Hood
托馬斯 伍德
戲劇&文學老師
New York University Tisch School Arts MFA in Drama Writing
紐約大學蒂施學院戲劇寫作碩士
The 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|BA i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
威廉瑪麗學院語言與文學學士
DRAMA
LIMAI DRAMA力邁戲劇課程,以語言、動作、舞蹈、音樂等形式達到敘事目的,學生通過參與戲劇創(chuàng)作,了解戲劇的發(fā)展歷史,劇本的組成要素,不僅可以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,還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時代意義。
每學期力邁都會組織學生進行舞臺戲劇表演,戲劇教育的核心是感悟生命、釋放天性,幫助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,強化了語言表達能力,增強學生表現(xiàn)力和自信心。
NO EXIT 戲劇訪談
Cassie: 大家好,力邁中美國際學校高中校區(qū),即將在2020年12月10日舉辦今年第一場戲劇演出,今天我們邀請了國際高中九華校區(qū)戲劇文學Thomas Hood老師來到訪談間,大家一起近距離地了解這部即將演出的戲劇 NO EXIT;
Vivian: Hi, Thomas. 我們都知道您在準備一場戲劇表演,我想問您一些關于這部戲劇的問題。
Thomas: 當然可以,你有哪些問題呢?
Vivian: 這部戲劇的主要講述內容是什么?
Thomas:
這部劇的題目叫 NO EXIT 《禁閉》,或者最初法語的名稱是“Huis Clos”。這部劇設定在看起來像是一個現(xiàn)代的起居室里,但在這部劇開始后的很短時間內我們會了解到,這里其實是陰間,確切地說是地獄。
現(xiàn)在大部分的觀眾會認為地獄是一個被惡魔用鎖鏈和鞭子折磨的地方。但事實上這只是一種處境。在一幕幕的戲劇中,三個人物不得不永遠生活在這個空間。他們仍然是被折磨,然而從某種意義上說,是另一種折磨。他們發(fā)現(xiàn)需要彼此從而獲得認同感,但最后又會互相憎惡。整部劇都在貫穿著一 句名言“地獄即是他人”。
Cassie:一般人認為,“人死如燈滅”,肉體最終會化為了灰燼,與自然融為一體。有些人認為人類除了看得見的軀體以外,還有看不見的意識。
基督教認為人是有靈魂的,人死后或許去天堂,或許到地獄。印度婆羅門教認為人死后有六道輪回,天道、人道、修羅道、畜生道、餓鬼道、地獄道。佛教認為,人死后有七個去處,只有一個是永恒的,“佛國凈土——西方極樂世界”。
薩特認為人死后會到一個空間里嗎?
Thomas:薩特的劇作在一定程度上表現(xiàn)了他的存在主義思想,No Exit《禁閉》是闡述存在主義哲理的劇本。
劇中3個死后在陰間互相追逐的亡魂,說明客觀世界(包括他人的存在和自己的舊習)直接制約著人的生存和活動,人死之后,還念念不忘他人對自己的議論,因而認為“他人就是地獄”。
Cassie: 可以理解為如果你與他人的關系很糟糕,同時,如果你不能正確對待他人對你的判斷,那么他人的判斷就是你的地獄。你就得承擔地獄之苦的責任,這時的他人就是你的地獄。
薩特的《存在主義》有這樣一句話“如果上帝不在了,那么一切都成為可能。結果,人們就陷入焦慮, 因為他無論對內還是對外都不再有章可循,繼而必須對自己的一切行為負全責。”
我們是否可以理解為薩特的"上帝",就是一切左右人們行動的外力的統(tǒng)稱。
Thomas:其實薩特并不是討論神學,而在闡述一種人生哲學,其主旨是人在完全自由的前提下,選擇和行動。
Vivian:聽起來有點復雜,學生如何理解它呢?
Thomas:“禁閉”是專門為新來的觀眾介紹存在主義和薩特的哲學思想的。
你不得不追溯到1944年,經過二戰(zhàn)洗禮后,西方世界精神急需拯救,存在主義還沒有作為一種理念存在,薩特用一種更加通俗的方式,將一種更加實用的哲學推薦給了大眾。讓諸多迷茫于生活選擇題中的戰(zhàn)后一代青年,仿佛找到了人生明燈。所以像《禁閉》或者《惡心》這樣的作品是專門寫來吸引更多的普通觀眾的。
并且這部劇植根于一種更普遍的人類經歷,尤其是遺憾:我們在生活中所做的事情, 可能定義了我們是壞人或者不是我們想要成為的那種人。我認為這是一個普遍的主題,足以吸引大多數(shù)人來了解它;
Vivian:為什么選擇這部戲劇?
Thomas:對我來說,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,它的主題與形式完美匹配?,F(xiàn)在,出于顯而易見的原因,戲劇藝術經常被降級為電影和電視,在很大程度上,我們就是這樣消費它們的。但舞臺依然存在,因為有些故事只能在舞臺上講述,“禁閉”是其中之 一。
沒有其他形式可以真正包含這樣一個你永遠不能離開的房間的想法: 你必須與演員共享同樣的物理空間。所以那種被困的感覺,那種燈光永不熄滅的感覺,那種夜晚永遠不會來臨的感覺,完美地融入了這部劇本身。
Vivian:學生參與戲劇表演的教育意義是什么呢?
Thomas:盡管現(xiàn)在電影和電視占主導地位,在西方歷史的大部分時間 里,戲劇是流行的視覺和表演娛樂形式,所以它是一種與表演藝術的歷史元素相聯(lián)系的方式。
不僅從觀眾的角度來看這部劇,還要記住我們的三個學生,這是展示他們能力的一種方式,充分利用他們上戲劇課的時間,在戲劇課堂上的交流,通過語言和肢體動作,對情感情緒進行表達和交流,分析角色性格,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,培養(yǎng)他們的共情心理,更能鍛煉學生自身的批判性思維;
Notice
薩特在《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》中談到:“如果存在確是先于本質,人就永遠不能參照一個已知的或特定的人性來解釋自己的行動,換言之,決定論是沒有的——人是自由的,人就是自由?!?/p>
這一觀點隱含的意思是,自由選擇定義了人的存在,“我命定是自由的”。因此在他的自由觀下,“被賦予”諾貝爾文學獎這一行為本身便意味著不自由,“自由的薩特”在“被賦予諾貝爾文學獎”這一行為中成為了他人眼中的“物”,此即“他人即地獄”的內涵?!菊灾袊骷揖W】
對薩特而言,接受任何獎項都是對自由的背叛。
50多年前,薩特正式拒絕領取諾貝爾文學獎;
盡管薩特謝絕了這一榮譽,但其文學成就已為舉世所公認。
咨詢報名